宋金绍兴和议与程颐孙到程祠立碑的前前后后
2024-07-11 21:09:30
  • 0
  • 0
  • 0

宋金绍兴和议与程颐孙到程祠立碑的前前后后

              作者  翟智高

      南宋绍兴二十六年丙子1156),程颐之孙,程端中之子程晟,曾到程颐讲过学的伊川鸣皋镇伊皋书院、生活过的嵩县田湖镇程村旧址祭拜祖先,程村程夫子祠保存有程晟所立《上文潞公求龙门庵地小简》和《文潞公送伊川先生地书简》石碑。

     从立碑的落款“宋绍兴丙子”的时间上看,上述地域当时属于金人政权统治下的范围。大家都知道当时宋金相互为敌,是冤家对头,程颐的孙子程晟,怎么可能由南宋到金人统治下的地方立碑呢?

     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程晟立碑的时间,正好在宋金“绍兴和议”时期,当时双方有大约二十年和平相处时段。本文揭秘程晟立碑的前前后后,以飨读者。

      一、北宋王朝被金国所灭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 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入北宋首都汴京,酿成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高宗在金兵大举入侵面前,迁往江南建立南宋。

       在中原,洛南伊阳甲等大族翟兴翟进,举起抗金义军大旗,保河洛、保伊川、保宋陵:《宋史 忠义传  翟兴列传》金人侵犯陵寝,翟兴遣其子琮及统领官赵林率兵,由河阳南至巩县,永安军邀击,屡战皆捷,翟兴加武略大夫兼阁门宣赞舍人,为河南府孟汝唐州镇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兼知河南府、事管内劝农使”

        建炎四年(1130)八月,金人扶持刘豫建伪政权,国号齐,年号阜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一:“二十七日丁卯,金人立刘豫於北京国号齐。册豫文曰:维天会八年岁次庚戌七月辛丑朔二十七日”遣西京留守高庆裔副使礼部侍郎知制诰韩昉备礼以玺绶宝册命尔为皇帝国号大齐都於大名府世修子礼永贡虔诚付尔封疆并从楚旧更须安集自相攸居尔其上体天心下从人欲忠以藩王室信以保邦圻惟天难谌惟命靡常慎厥德保厥位尔其勉哉!勿忽朕命”

       宋绍兴元年(1131)十一月、伪齐阜昌二年,金人扶持刘豫伪齐傀儡政权由河北迁到河南开封。“刘豫将迁汴,以兴屯伊阳,惮之”。(《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一忠义七翟兴翟进:“刘豫将迁汴,以兴屯伊阳,惮之。兴威貌魁伟,每怒,须辄张。军食不继,士以菽粟杂藜藿食之,激以忠义,无不奋厉。在河南累年,金人不敢犯诸陵。诏赐军名“忠护”。

     宋绍兴二年(1132年),金天会十年(伪齐阜昌三年)正月,刘豫发兵进攻伊阳县,被翟兴及其将李恭击败。为消灭这支义军,刘豫通过收买手段,使翟兴部将杨伟、金润成为内应,杀害翟兴,杨伟将翟兴的头颅割下献给伪齐。伪齐终于扫除了迁汴的最大障碍(元  脱脱.《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叛臣上·刘豫传》:河南镇抚使翟兴屯伊阳山,豫患之,使人招兴,许以王爵。兴焚伪诏并戮其使。豫乃阴结兴麾下杨伟图之。伟杀兴,持兴首降豫。)。

    绍兴三年(1133年)春正月丁巳,翟兴子翟琮率兵克洛阳,生擒伪齐西京留守孟邦雄。翟家军在洛阳和伊阳新城故城一带,扼守两京官道和秦楚、秦郑古道,使伪齐与陕西的交通不能通达。刘豫每遣人往陕西,都只能绕道怀(沁阳)、卫(汲县),越太行,由蒲津渡黄河以达。

     岳飞上书宋高宗,言此时正是北伐中原好时机,高宗同意北伐《宋史岳飞传》:“金人所以立刘豫于河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粘罕因得休兵观衅。臣欲陛下假臣月日,便则提兵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叛将既还,遣王师前进,彼必弃汴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然后分兵浚、滑,经略两河,如此则刘豫成擒,金人可灭,社稷长久之计,实在此举。”帝答曰:“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又召至寝阁命之曰:“中兴之事,一以委卿。”

     绍兴四年( 1134年)四月,岳飞亲率三万军自江州(九江),经鄂州(武昌)渡江西进。襄阳城外,根据敌军骑兵布防河岸,步兵陈列平原的漏洞,“以步制骑,以骑制步”,大破金齐联军十万众,自此收复襄阳六府州再无阻隔。九月,伪齐联合金军自两淮地区大举南下。然韩世忠在扬州大仪镇伏击金军前锋聂儿孛堇所部后宋军士气大振,加之遭雨雪肆虐,“粮道不通,野无所掠,至杀马而食,蕃汉军皆怨愤”,终致金齐联军陆续撤军北返。

      绍兴五年(1135年),金天会十三年正月,金太宗驾崩,完颜亶(完颜合剌)即位,是为金熙宗。伪齐刘豫其奏请金熙宗,欲立子刘麟为皇太子。此时,金熙宗已有废黜伪齐刘豫的打算。  

      绍兴七年(1137年)金天会十四年(伪齐阜昌八年十一月),完颜昌、完颜宗弼奉命以攻宋为由,赶赴伪齐都城汴京(开封),凭借金熙宗”齐兵权听金国节制”的圣谕,调离汴京伪齐军,而后擒获刘豫。废刘豫为蜀王,伪齐亡。(《金史·列传·卷十五》:天会十五年,诏废齐国,降封(刘)豫为蜀王。豫称大号凡八年。于是,置行台尚书省于汴。除去豫弊政,人情大悦。以故齐宰相张孝纯权行台左丞相,遂迁豫家属于临潢府。皇统元年,赐豫钱一万贯、田五十顷、牛五十头。二年,进封曹王。六年,薨。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完颜宗弼)率金军的女真精锐骑兵攻宋,在顺昌、郾城和颍昌,被岳飞的岳家军和宋军刘錡所部的「八字军」击败。金军已被压缩到开封东部和北部。在中原敌后义军协助下,宋军先后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城。

       正值金兵打算撤至河北,南宋收复北方有望,抗金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宋高宗害怕宋军胜利后,将会从金国迎回徽钦二帝,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帝位。于是,高宗赵构和秦桧合谋,命各路抗金军队停止战斗,曾在一天内连下十二道金牌,逼令岳飞退兵,将已收复的淮河以北国土拱手让给金朝。为了向金表示议和“诚意”,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张浚、刘錡、杨沂中等大将的兵权。《宋史 岳飞传》:“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南宋朝廷又令在敌后保宋陵、保洛阳、保伊川的河南孟汝唐镇抚使翟琮,率部南撤襄阳(《宋史 忠义传 翟兴列传》:“有旨授兴子琮利州观察使”。《三朝北盟会编》,兴为伪齐刘豫所害,上闻之深加叹悼,乃下制曰:“固藩篱而外御,权莫大於敌忾之臣,擐甲胄以先登义,孰俞於死难之士,有能兼容是二者,独取名於一时,宜举彰以昭大节。翟兴雅好,将帅之略亟,励忠勤之规纠,合师徒镇临方,面肃中权之威令,御外侮於封圻,骇兹强敌之凭陵,誓与孤军而尘击。奇祸既作,奋势莫回,狼潭驰师,身获死而无恨,气吞贼而有馀。念尔仗节之忠,兴予当伫之叹,可特赠保信军节度使,仍赐三资恩泽,以恤其後。子琮,沈勇有父风,继兴为镇抚使。授兴子琮利州观察使”。《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二十:“河南镇抚使翟琮,且在襄阳府屯泊,听后朝旨,丙戌,武翼郎、閤门宣赞舍人、权河南镇抚使翟琮为利州观察使。琮言道路梗涩,缓急无兵救援,请亦隶宣抚处置使张浚,许之,遂诏有司以来二万石饷琮军”)。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完颜亶(完颜合剌)对南宋示好,将死去的宋高宗父亲宋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在押的宋钦宗封为天水郡公。

      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议和(《宋史,高宗十六》:“上谓魏良臣、沈该、汤思退曰:『两国和议,秦桧中间主之甚坚,卿等皆与有力。今日尤宜协心一意,休兵息民。』良臣等唯唯奉诏)十一月,金派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回南宋。此时赵构生母韦氏托人将一封信送到赵构手里。“洪皓在燕,求得(韦)后书”。高宗即要求议和必须迎回生母韦氏和微宗灵柩。对金使萧毅、邢具瞻曰:“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誓信,当明言归”。金人许之。

       金人为《绍兴和议》设的前题是,防止岳飞再起.必须杀死岳飞,然后才可以迎回韦氏和微宗灵柩。

       绍兴十二年十二月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于临安(今杭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与其子岳云以及部将张宪(《宋史 高宗六》:“冬, 戊寅,诏修玉牒。下岳飞、张宪大理狱。壬 午,遣魏良臣、王公亮为金国禀议使。癸巳,韩世 忠罢为醴泉观使。十一月辛丑,兀术遣 审议使萧毅、邢具瞻与魏良臣等偕来。始 定议和盟誓。命宰执及 议誓撰文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 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诏川、陕宣抚司毋出兵 生事,招纳叛亡。乙亥,兀术 遣何铸等如会宁见金主,且趣割陕西余地。遂命周聿、莫将、郑刚中分画京西唐邓、 陕西地界。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 属徙广南。)。

    《绍兴和议》协议签订后,金人派人送回韦氏和微宗灵柩。宋称臣赔款,金册宋高宗赵构为皇帝。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割让被宋军收复的唐州、邓州、商州、秦州的大半和河洛伊阳地区与巩县宋陵区域。宋金交界由原来大致在黄河一线,退到淮河一线。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双方停战和好,互不侵犯。其时宋高宗的年号为绍兴,史称“绍兴和议”。

     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卒,年六十六。 秦桧死后,南宋朝廷上下一致要求为受冤的官员和岳飞平反昭雪,将追随秦桧陷害忠良的“尚书礼部侍郎兼侍讲王珉、权吏部侍郎徐仿罢”驱除京城。“殿中侍御史汤鹏举,论二人皆以谄事秦桧故骤为台谏,无一言弹击奸邪,无一事裨补时政,不修人臣之礼,不识事君之义,故有是命”(《宋史 高宗十七》:“殿中侍御史汤鹏举论二人皆以谄事秦桧,故骤为台谏,无一言弹击奸邪,无一事裨补时政,故有是命。殿中侍御史汤鹏举言:『今科举之法名存实亡,或先期以出题目,或临时以取封号,或假名以入试场,或多金以结代笔,故孤寒远方士子不得预高甲,而富贵之家子弟常窃巍科。又况时相预差试官,以通私计。前榜省闱、殿试,秦桧门客、孙儿、亲旧得占科甲,而知举考试官皆登贵显,天下士子归怨国家。伏乞申严有司,革去近弊。如知举、参详、考试官,乞临期御笔点差,以复祖宗科举之法。』)。

     南宋朝廷又复起用忠直贤人为重任:“翰林学士陈诚之兼侍读,尚书吏部侍郎张纲兼侍进,起居舍人王纶兼崇政殿说书。故责摇清远军节度副使赵鼎,追复观文殿大学士。责授左朝散郎、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赣州居住孙近,责授濠州团练副使郑刚中,并追复资政殿学士。故左大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永州居住汪藻,追复显谟阁学士”。将抗金名将翟兴之子翟琮起用为寿春知府,将抗金名将翟进之子翟襄起用为江西副帅。

     “崇政殿说书”的职位,曾经是程颐所任过的官职,文彦博和程颐曾同时赴朝任职,“元祐初,哲宗幼,起文潞公以平章军国重事,召程颐正叔为崇政殿说书。正叔以师道自居。”文彦博为宰相,程颐是为哲宗皇帝讲课的老师。文彦博祖茔在伊川罗村,后来程颐欲在龙门南办书院讲学,请求文彦博帮助,文将自己在鸣皋镇的庄园和田产无偿赠给程颐,成为历史佳话。

       金皇统九年(1149年),完颜亮杀熙宗而登位,改元天德。

      天德二年(1150)十二月,金朝对中央官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废除都元帅府,仿汉制改设枢密院,由中央任命枢密使、副使主管军事。

      天德五年(1153年),完颜亮让金国女真贵族们离开白山黑水间的上京来到燕京,改燕京为中都,府曰大兴,此举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女真的封建化及与汉族的融合。

       宋绍兴二十六年(丙子1156),金正隆元年新年,宋金之间实现了休兵息民河南无战事宋高宗与金海陵王完颜亮两位皇帝互派使节贺岁,。宋金双方民间的相互往来也在和睦氛围之中进行。

      值此天赐良机,绍兴二十六年丙子新年期间,程颐之孙,程端中的三子程晟,从南宋来到金国占领区的洛阳南上官店(今伊川县城城西)紫荊山下的程墓、伊阳呜皋伊皋书院旧址和伊阳县耙楼山程村的程祠,寻根问祖,祭拜先人。程晟感先人之功德,立碑纪念大德恩人文彦博当年康慨解囊支持爷爷程颐在鸣皋创办伊皋书院的历史功绩,遂在程祠刻下了《上文潞公求龙门庵地小简》和《文潞公送伊川先生地书简》诸石碑,作为文彦博与程颐二人深厚友谊的历史纪念(这些碑刻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文物)。旧址,祭拜祖先,并在程祠立了《上文潞公求龙门庵地小简》和《文潞公送伊川先生地书简》诸石碑,作为文程二人深厚友谊的历史纪念。

程颐《上文潞公求龙门庵地小简》:

  【“颐窃见胜善上方旧址,从来荒废,为无用之地。野人率易,敢有于闻。欲得葺幽居于其上,为避暑著书之所。唐、王龟构书堂于西谷,松斋之名,传之至今。颐虽不才,亦能为龙门山添胜迹于代,为门下之美事。可否,俟命”】(抄录于程村程颐旧址石碑,标点符号系新加)。

文彦博回复程颐的信《文潞公送伊川先生地书简》及程颐孙程晟所立碑文:

【“先生斯文己任,道尊海宇,著书立言,名重天下。从游之徒,归门甚盛。龙门久芜,虽然葺幽,岂能容之。吾伊阙南鸣皋镇,小庄一址,粮地十顷。谨奉构堂,以为著书讲道之所,不惟启后学之圣迹,亦当代斯文之美事。元为赐价,惟简是凭”。

  晟照规编次,正房五间,伊川祖著书之所。东房三间,西房三间,门弟群居。大门一间,匾曰:“伊皋书院”。缭以崇垣。田十顷,税能三十石,乡人稞以耕种,除纳粮外,出稞以供弟子饮食衣服之用。及祖没世,那弟获所著五经等书,尊所闻,行所知,各之间方。后父端中,本县纳银五十两为己业。其田四至:东至鸣皋街,西至水泉,南至官路,北至顺阳界。

宋绍兴丙子正月伊川孙程晟复勒诸石于旌孝院以垂永久。】(抄录于程村程颐旧址石碑,标点符号系新加)。

     文彦博在庆历七年(1047年),被仁宗召入朝,任命他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嘉祐三年(1058年),到洛阳任职,对洛阳南大门外的伊阙县很熟悉,他不仅把祖茔选定在伊阙县,还在伊阙县鸣皋镇置办有庄园和田地。熙宁初实行新法后,将伊阙县变为镇。宋哲宗即位后,经宰相司马光举荐,文彦博起授平章军国重事,封潞国公。文彦博在回复程颐的信简中称,“吾伊阙南鸣皋镇,小庄一址,粮地十顷。谨奉构堂,以为著书讲道之所,不惟启后学之圣迹,亦当代斯文之美事”。“伊阙南鸣皋镇”是文彦博的庄园田产所在地,他对对鸣皋镇太熟悉。至于伊阙划归伊阳,鸣皋镇的称呼是否有变化,与文彦博无关。

      从碑文的字迹看,镌刻的不是常规的楷书体,而是刻的比较粗糙。由此可见,程晟一行毕竟是到了“敌占区”,当时虽是宋金和好期间,也办好了“回乡祭拜证件”,但心中肯定还是比较紧张,也顾不了那么斯文,抓紧刻碑立在程祠是上策。

      没有几年,宋金和平共处的宁静被打破,战事再起。金将都城从上京会宁府迁至燕京,改称中都。正隆六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发大军南下征南宋,但金世宗完颜亮却被属下完颜元宜等人兵变杀死,原兵部尚书、东京留守完颜雍,在辽阳府拥兵称帝,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

       绍兴三十年六月十日,高宗让位于赵昚(chen),退位为太上皇。十一月,在紫宸殿举行禅位仪式,赵昚登基,是为宋孝宗,改元隆兴。(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被过继给宋高宗赵构,生父为秀王赵子偁(cheng))。

      宋孝宗即位,锐意进取,平反岳飞,起用张浚,发动“隆兴北伐”,试图收复中原,然南宋因军力不敌金人,加之宋军内部不团结,北伐失败,只好又遣使赴金议和。

       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达成隆兴和议,双方由“绍兴和议”的君臣关系,变为叔侄关系。南宋将“北伐”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全部归还金朝。南宋对金的“岁贡”改称“岁币”,每年由之前的银25万两、绢25万匹,减为各20万两(匹)。重新恢复了宋金之间的和平相处状态。

      “绍兴和议”与“隆兴和议”,使南宋与金朝由相互厮杀的对峙到出现了暂时的“休兵息民,和平相处”局面南北经济恢复发展,增进了文化的交流。后来宋金之间又进行了几次战争,但是金朝始终难以灭亡南宋,南宋也难以恢复统治中原。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上处于均衡的状态。虽然有了四十年的和平相处时期,但宋金之间在政治上是不平等的关系。

      宋金的对峙分裂了中华民族团结的合力,给了蒙元入侵华夏的机会,最终导致宋金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宋史》、《金史》、《宋稗类钞》、《三朝北盟会编》、《宋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邵氏闻见前录》、《有宋江陵府松滋县簿翟公墓志铭》、《钦定四库全书》等)。


附录: 程晟 

     在安徽省金寨县长岭乡撞畈村,有南宋朝廷为表彰忠烈程端中所敕建的程端中(忠)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高2.5米,长5米,条石结构。居中竖有石碑,高1.8米,阔0.7米,上刻有《宋伊川夫子长子六安知军端中谥忠烈程公之墓》。墓前设有石柱、净瓶、香炉、石案的祭祀器物。墓左建有忠烈祠。

     程端中是程颐的长子,年少时,聪明过人有非凡的见识,笃信好学。靖康末年,金兵占领中原。程端中随宋高宗南渡,到了安徽六安,主管军事,兼管内营田事。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攻打六安,派人让程端中出城投降,程端中立刻命人将金使推出斩首,并亲自率领军队出城去与金军战斗。敌军大败,端中率军追赶了二百多里,在撞山畈地区,金军来了援军,又杀了回来,程端中奋力与敌血战,不幸被害。宋高宗闻讯,十分哀痛,赐谥程端中为“忠烈”。所以程端中又称程端忠。

程端中有三个儿子,长子易,次子晃,三子晟。

     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春节期间,利用宋金和议期间的机遇,程端中的三子程晟,从南宋来到金国占领区的洛阳南上官店(今伊川县城城西)紫荊山下的程墓、伊阳呜皋伊皋书院旧址和伊阳县耙楼山程村的程祠,寻根问祖,祭拜先人。程晟感先人之功德,立碑纪念大德恩人文彦博当年康慨解囊支持爷爷程颐在鸣皋创办伊皋书院的历史功绩,遂在程祠刻下了《上文潞公求龙门庵地小简》和《文潞公送伊川先生地书简》诸石碑,作为文彦博与程颐二人深厚友谊的历史纪念(这些碑刻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文物)。

     做为宋忠烈义士程端中之子的程晟,虽然来到的先祖故地当时属于金国占领地,但程晟在碑刻落款中,不著“金正隆元年正月”字样,而是以华族的傲骨,正气凛然将碑文的落款刻上《宋绍兴丙子正月伊川孙程晟复勒诸石于旌孝院以垂永久》(注,“宋绍兴丙子”是南宋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1156年)。程晟之所以敢在金人占领区刻碑落上“宋绍兴丙子正月”,得益于当时正在宋金和议期间。这年春节是金国正式由上京迁都到燕京(北京),金年号改为“正隆元年”,金朝与宋廷相互祝贺两国“和议新岁”,双方处于和好状态。伊阳当地的金国官员,自然不会过多关注干涉回乡祭拜祖先的事情,立个碑,落个款,写的啥内容,也沒人去审核计较。

     程晟正是抓住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天赐良机,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在石碑中所刻的有“复勒诸石旌孝院”之语,说明是“又在旌孝院刻下这些纪念碑”的意思,看来程晟不止在旌孝院这一处立有这些碑,还可能在呜皋伊皋书院和伊川紫荊山祖坟程祠也刻有此类纪念碑,只是在后来的战乱中丢失了。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