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问鼎中原”
2023-10-02 22:59:02
  • 0
  • 0
  • 0

历史典故“问鼎中原”。

旌旗猎猎,战骑嘶鸣,千军万马,直扑洛阳陆浑之戎!

      楚庄王以“尊王伐戎”为幌子,乘战车到洛“问鼎中原”!这是历史上曾发生的有著名历史事件。

      据《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记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当时,“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对定鼎在周天子所居洛阳的九鼎朝思暮想,但苦于没有机会到周朝王都洛阳。

       东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得到情报,居于周天子脚下伊川的陆浑戎国大军,出动去打齐国了,陆浑戎国内空虚。庄王本看到有机会到周王室看看,就以“尊王伐戎”为名,“直捣中原”出兵“伐陆浑之戎”。

       楚庄王率大军突袭陆浑戎国的行军线路,是由楚国郢都出发,沿古夏路,从楚(今湖北)挥师北上,经河南的邓、宛(南阳)、方城、昆(叶、平顶山)、汝州、临汝镇、沿九皋山脉北侧广城泽的东西古道,经汝阳的陶营、草营、蔡店、庙水、到伊川的烟云涧、再由明水康水汇合处的瑤头、沿着河流岸边的秦楚商道,经双溪头、省源头、谢庄,由莘地古渡过伊河,直捣伊川的陆浑戎国。

       没有史料记载楚军与陆浑戎是如何战斗的。但《左传》记载此次是楚军“观兵周疆”。

       楚军顺秦楚古道来的洛阳南郊的新城,据《吕氏春秋》和《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新城这个地方战国时属韩。但春秋时属于谁?《汉书·地理志》有记载:“新成,惠帝四年置蛮中,故戎蛮子国”。由此可知,“故戎蛮子国”应该是陆浑戎国的国都。位于洛阳伊川县平等乡的古城村。其南附近的东村、西村,古称东蛮子营、西蛮子营。

        陆浑戎国的戎王很会来事,面对气势汹汹的楚国大军压境,戎王对楚庄王表现出友好的姿态。他对楚庄王说,咱俩都是周天子封的“子爵”,是兄弟啊。你来打我,岂不是打了周天子的脸?不如楚国我们陆浑戎国和睦联手,怎麽样?

        楚庄王见兵不血刃就让陆浑戎愿意与楚国友好,很高兴。就把楚国大军陈兵在陆浑戎国都附近进行“观兵于周疆”。

       “观兵”是什么意思?就是显示兵力。《左传·宣公十二年》:“观兵以威诸侯。”《史记·周本纪》:“﹝ 武王 ﹞东观兵,至于 盟津 。

        在《左传·僖公四年》中,记载有发生在楚庄王伐陆浑之戎的五十年前的一个很具体的“观兵”的参考例子,:

      《左传·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记载:“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说的是公元前656年的春季,齐桓公率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各诸侯的联军入侵蔡国。蔡军溃败,齐桓公就接着进攻楚国。

      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联军中,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咱两国是风牛马不相及。您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齐管仲回答说:“以前周召康二公曾对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醇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还有周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给周天子,这确是楚王的罪过,今后不敢不供给呀。至于昭王没有回去,您还是问问汉水边上的人吧!”齐桓公见楚国示好,就率联军退到召陵。

       楚成王派楚国大将屈完,带兵来到诸侯联军驻地。与齐桓公所率领的军队一起,列成不同的战阵,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齐桓公和屈完共坐在同一辆战车上观兵检阅队伍。齐桓公说:“我们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为的是继续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我们两国共同友好多好啊!”屈完回答说:“齐王率诸侯惠临敝国求福,安抚楚国,这正是我们楚国的愿望!”齐桓公说:“我们联合起来,有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够抵御?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不被攻破?”屈完回答说:“如果齐国用德行来安抚楚国,我们敢不服吗?如果要用武力攻打楚国,我们有方城山作为城墙,有汉水作为护城河,来的军队再多,也没有什么用处。”于是楚国与齐国带领的各诸侯国订立了友好盟约。

       这个五十年前“观兵”的先例,内容很相似此次楚庄王伐陆浑之戎的情景,所以《左传》就不再赘述。

       周天子定王心中清楚,楚庄王打着“尊王伐戎”旗号,实则意在谋图周王室。此时楚国大军陈兵列阵于陆浑戎国都的古城进行观兵,实为向周王室炫耀武力,对付楚军只能以德感化之。

       位于洛阳南伊川境内的陆浑戎国,是周天子脚下的南部要塞。陆浑戎王与楚庄王讲和,自然是天大好事。戎王设宴招待楚庄王,还邀请周天子派使者在陆浑戎的都城接见楚庄王。

      于是周天子派王孙满到新城,以感谢楚庄王替周王室分忧,设宴慰劳楚庄王。

      酒过三巡,楚庄王借着酒劲壮胆,吹嘘楚国雄兵百万,士兵们把箭簇折下来投到河中,可以堵塞河水使河水断流。乘着酒劲,楚庄王又借机向王孙满打听“九鼎“的事,“问九鼎大小轻重”。

       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王孙满讲了九鼎的历史,鼎是王权的标志,只有有德者可拥有。然后又讲“在德不在鼎”,九鼎是国家重器,不是你们诸侯们所能随便问事情,打发了楚庄王。这就是“问鼎中原”的成语典故。

      这个楚王即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这个记载记录了楚庄王的狂妄野心。

      王孙满招待楚庄王用的是什么酒呢?

      当时伊川属陆浑国管辖,有三款名酒:一是姜戎传承祖上“伊侯国”之王姜石年酿制的“伊粮黄”。

      二是第四代伊侯国之君帝明酿制的“上皇酒”。

       三是夏人少康酿制的杜康酒。

       这三种美酒都是戎人爱喝的醇酒,是伊洛之戎和陆浑之戎供应给周王室的贡酒。

       陆浑戎与楚国和睦,引起了晋国的不满。《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晋国借到三涂山天室祭祀的机会灭掉陆浑戎国:“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于雒与三涂,苌弘谓刘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警戎备。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洛。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周大获。宣子梦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故使穆子帅师,献俘于文宫。”

        得到周天子批准。于是晋国在祭祀队伍后面暗中跟随着大军,陆浑戎不知晋国计谋,失于警备。晋国大军趁机灭掉了“陆浑之戎”。陆浑戎的戎王跑到了楚国,其下面的大臣官员和民众,逃到宜阳半坡山和伊川的常川鸦岭的甘水流域,投奔到周王室的境内,成为周天子的臣民。在伊川建国一百一十多年的陆浑戎国灭亡了。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