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与岑夫子、丹丘生游伊川九皋山和三峰山
原创 翟智高
引言:李白的《鸣皋歌》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忆昨鸣皋夜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从这句诗可以知道,大诗人李白来过伊川九皋山,在山中的清潭,抚弄过映入清澈潭水的月影。他所说的“鸣皋”,指九皋山。当时有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从翁清相伴而游。
九皋山主峰,其下是五崖峡,是伊河在伏牛山千回百转,历千山万涧的阻挡,最后冲出山区所历的崖口。北魏《水经注 伊水》记载:“伊水历崖口,山峡也。翼崖深高,壁立若阙,崖上有坞,伊水径其下,历峡北流,即古三涂山也”。
九皋山三涂山天室宝地,就是《三国演义》中“天有耳否?答曰:有耳,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地方;历代帝王们都来此地祭祀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李白到洛阳南的伊川九皋山,寻觅诗经中描绘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之处。
说李白来九皋山,拜谒天神,很多人可能不信。那么请看李白写的《鹤鸣九皋》诗:“昭化成仙质,长鸣有九皋。排空散清泪,映日委霜毛。万里思寥廓,千山望郁陶。香凝光不见,风积韵弥高。凤侣攀何及,鸡群忽思劳。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
“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李白就是想向天神祈告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很快就会当宰相。在此之前,李白在京都长安可是风光得很呀!所以他奉旨代天子巡游天下,离开长安的第一站就来到洛阳南的九皋山,求天神帮助他实现人生“当宰相”的最高梦想。
1,唐玄宗李隆基看中李白的诗,召李白进宫,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陪玄宗帝驾,身价顿时显贵起来。李白满怀希望追寻自己的梦想。
李白见玄宗,是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和礼部侍郎贺知章的推荐,唐玄宗李隆基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召李白进宫。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唐李翰林集序》(李阳冰著),记叙有唐玄宗接待李白的情形: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 。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乃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至此?”
唐明皇下诏将李白召入宫中,下了龙辇亲自迎接李白。玄宗设宴款待李白,让他坐在自己的镶嵌着七彩宝石的华丽宝座。亲自为李白调羹,对李白说:“你虽然是一介布衣,但我早听闻你的大名,要不是你的道德品行高,文章做得好,咱俩怎么能够在这里见面呢?”
对于皇帝的这种器重,李白当然非常满足与自得。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希望与畅快,感受到人生极大的荣耀。
这在李白的《东武吟》诗中写到:“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觉得自己得到皇帝的宠信,往来朝廷之中,声誉与身价很高。好似就要进入唐太宗表彰功臣的凌烟阁了。此时的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与不俗志向,也一定可以进入凌烟阁。
玄宗见李白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大为赞赏。随即下诏赐李白为翰林(《旧唐书文艺列传》:有诏供奉翰林。)实际是“翰林待诏”,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助兴。
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对李白这个四川老乡崇拜之至,每当李白诗文写成,即命人谱曲,由宫中舞乐队传唱。李白受到玄宗和杨贵妃如此的宠信,令百官不胜艳羡。
李白的“翰林待诏”,实际上是专门写一些歌颂盛世的诗文,让皇帝高兴。然而李白怎么可能整天做这些无聊的应景诗文?有时不免会在皇帝面前表露出“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远大抱负,却使宰相李林甫感到会危及自身的宰相地位,产生了嫉恨之心。
但玄宗看重是李白的好诗文,尚无意提拔他做治国理政的栋梁。这使李白心中自然苦闷,整天喝大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林甫欲借机将李白清离皇帝身边。
2、李林甫施“离间计”, 玄宗让李白“替天子巡游天下”
李林甫找到玄宗妻哥杨国忠,说李白的诗文太出类拔萃,迷住了贵妃玉环妹妹。要不然李白一写出新诗,贵妃立马让人谱曲在宫内传唱。贵妃的心已被李白掏走了。
这是当朝宰相李林甫有意挑拨杨国忠的谗言,因为李林甫已看到李白的才华是对自己的极大威胁,就想用这个阴毒的“离间计”排挤李白。那杨国忠也嫉妒李白,就添油加醋对玄宗说些编排李白的坏话。
玄宗听后仔细一想,还真是有那么一点不妙的感觉,于是打消欲重用李白的念头,将皇帝专用的“红旗轿车”五花马交给李白,带我去巡游天下吧,不管走到何州何县,只要看到我的坐骑五花马,你李白就不用担心旅途的一切费用食宿问题了。
贵妃杨玉环,猛然听说玄宗让李白替天子巡游天下,着实是舍不得。但又能怎样?于是含泪拿出心爱的“千金裘”,送给离京远行可能永不能再相见的“知音”。这件“千金裘”据说是用翠鸟的羽毛织造而成,遇雨不湿,冬暖夏凉。飘逸华贵,价值连城。
皇帝让李白代替自己巡行天下,这是多么荣耀的事啊,李白简直是受宠若惊。他邀来翰林院的同事们和在京城的知己朋友,一同分享这份荣耀:
《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
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诗中描写王公权贵争相与之接交,诗酒快意,如愿青云之志(声价凌烟虹)。此次奉诏代天子巡游天下,不日就要出京,特作此诗与诸位同事和友人告别,说自己向来崇尚古代淳朴的风尚,也时常嘲弄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庸俗风气,似乎不合流俗,请大家多担待。
在宫中深受天子赏识,李白特别崇拜“凌烟阁”中那些有名望的诸多功臣(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这次要出京城代天子巡游天下,受宠之甚。天子将所乘宝马“五花马”赐给我骑,贵妃将翠鸟羽毛制作的披风“千金裘”赠予我,我从金门翰林院出京,代朝廷办事,走到里都会高接远送,风光无限。
3,李白来到伊川,登九皋山,观鹤、赏月、饮酒。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中秋之时,李白来到洛阳,与故友丹丘生、岑勋三人结伴登九皋山,观鹤、赏月、饮酒,李白有诗记其事: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
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
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
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
九皋三涂山风光 翟智高摄
九皋山即洛阳正南横跨伊川、汝阳、嵩县的南屏照壁,是《史记 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定都洛邑时“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的三涂山。
李白畅游九皋山,当时有好友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从翁清相伴而游,诗兴大发,作有《鸣皋歌》《月下独酌》和《将进酒》三首诗。
1、《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
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阻秦关。
麒麟阁上春还早,著书却忆伊阳好。
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
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
欲卧鸣皋绝世尘。
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横樵路。
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
去时应过嵩少间,相思为折三花树”。
伊川 九皋山五崖峡 翟智高摄
诗中写的是“忆昨鸣皋梦里还”,地点在“鸣皋”,伊川有鸣皋镇和鸣皋山五崖峡。伊河东边是九皋山主峰,西边是陆浑山,中间较窄,扼守伊河。过了这个崖口,就是伊川盆地(古五洋江大湖淤积而成的“佳饶鱼苇,稻花飘香“的伊河川最大的沃野)。
(《诗经 小雅 鹤鸣》“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在这里对着峡谷许愿呼喊,多次回声很清晰,故李白要到此向上天祈愿,能否实现回长安皇帝身边当宰相的梦想:“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
九皋山与陆浑山之间的五崖峡,最窄处是陆浑灌区西干渠渡槽
九皋山在《山海经》和《水经注 伊水》中称为“放皋山”。《山海经》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
“ 麒麟阁上春还早,著书却忆伊阳好。”麒麟阁是汉代刘邦为纪念与他出生入死的功臣们而建。李白心中向往的是“凌烟阁”,这里李白诗是借用为“麒麟阁”。
“伊阳”,唐先天二年(713年)置伊阳县,鸣皋镇属伊阳。李白所称“著书却忆伊阳好”,指的就是伊阳鸣皋镇。他相中这个地方,“欲卧鸣皋绝世尘。”是有原因的。
时逢中秋,明月当空,李白与友人饮酒赏月。其间他独自一人端着酒壶信步来到九皋山天室清潭边上,要向上天倾诉一下心声。潭边有各种野花“绿萝飞花覆烟草”,月亮的影子映入清潭,好像用手就能抚摸到,李白自然欣喜万分。
面对清潭中的明月,站在花丛中的李白向上天说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在中秋明月夜想到远方的亲人,不禁伤感起来。 青松来风游鸣皋,绿萝飞花覆烟草。举杯邀月清潭间,月影徒随我身转。我羡月中真仙子,相思为折三花树。身披翠云裘千金,欲卧鸣皋绝世尘。他想到天上明月中的嫦娥,就举杯相邀明月中的嫦娥,想请月中仙子与之对饮美酒。天上的明月够不着,水中的月影却紧紧随着他移动,他走月亮也走,他停月影也停,令诗人大为兴奋,不由举杯放声高歌:李白随口而吟出《月下独酌》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朦胧意境中,李白似乎看到清潭中倒映的明月有嫦娥的影子,他自己的影子也倒映在水中月影嫦娥的身旁。诗人对着月中嫦娥、水中月影嫦娥与自己的影子,恰是“对影成三人”的美妙佳境。
所以李白念念不忘“忆昨鸣皋夜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的美妙意境。
水中月、镜中花,月影嫦娥“徒随我身:既不解饮,又无法相亲”,我唱歌让她听,他只是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伸手抚“弄”水中月影,却使镜面般的潭水凌乱不堪,月啊,嫦娥啊,立马“无情”不见了。
李白不愧是浪漫的诗仙、酒仙。在亦幻亦梦的意境中,他描写用手抚摸水中之月,把李白对嫦娥的无限情思刻画的真是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从李白《鹤鸣九皋》诗中“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的句子,可以看出,他以为自己很快就巡行天下结束,马上就会接到皇上的诏令回京都长安,任命他当宰相。
陪同到九皋山的老朋友丹丘生提醒李白:玄宗将五花马送给你,骑着皇帝的坐骑五花马,披着贵妃娘娘赠送的千金裘,确实是风光无限。但天下之大,州县之多,你何时才能代天子把天下巡游一遍?巡游不到就不能回京,走马观花很快回去,弄不好还会有“欺君之罪”。这明明就是把你支出京城,没有再回来的日子呀!
丹丘生的一番话,令李白如梦方醒,丹丘生的分析,令李白心中“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的宰相梦破灭了。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离开九皋山,李白心中郁闷,元丹丘安慰李白说,“伴君如伴虎,不如发挥你的特长,喝酒,赋诗”。好友岑夫子对李白和丹丘生讲,西晋的《帝王世纪》记载,上古少典妃安登到鸣皋北卧云山游玩,在一条深沟沟壁见到巨大的料姜石石龙,敬为神龙,感而孕,生下孩子取名姜石年,长大后有贤德,教百姓种庄稼,成为农神炎帝。鸣皋镇伊河边有一个圆丘状山,传说炎帝神农姜石年当年尝百草于此,把吃剩下的高粱米饭置于大桑树的树洞中,“郁积成味,久蓄气芳”。石年把这具有芳香气味的饭团装入罐内,用热草灰蒸出液体,造出了美酒。晋代江统的《酒诰》,对此有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历代悠远,经口弥长,稽古五帝,上迈三皇,虽曰贤圣,亦咸斯尝”。(注:炎帝神农氏石年创立伊侯国,载于《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的记载:“炎帝神农氏,姜姓。初国伊,继国耆,故为伊耆氏”。)
《酒浩》中“酒之所兴.肇自上皇”的“上皇”,即是炎帝神农姜石年,他用伊水边的稻米小麦秫米之类的粮食,酿出“伊粮”酒,在伊侯国成立之时,帝石年请来天地上下五湖四海的百神,在伊水之滨的圆丘台,姜溪禅渚,筑坛举行盛大的祷天盛典。百神欢聚一堂,痛饮“伊粮”美酒。因农神炎帝在此“觞百神”,故圆丘台取名“帝台”。(注:《山海经 中次七经》记载,“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
金色的太阳与“炎帝神农姜石年觞百神”的帝台山 翟智高摄
岑夫子又讲,帝台山麓有一个“姜公酒坊”,是炎帝神农姜石年的嫡传,传承数千年的酿酒技法,所酿美酒,淳厚味甘。咱们去痛饮几杯如何?
李白闻听到此处有“觞百神”的美酒,大喜过望,一行人来到“姜公酒坊”,闻到扑鼻的酒香。李白联想到自己,从天子所在的京城长安东来,不正是从“天上来”吗?岂不料从此再无回京的机会,心中那个惆怅可想而知。有此好酒,与好友畅饮,一切烦恼,随他去吧。
李白高举金樽,豪饮美酒,在大彻大悟之后,吟出千古名篇: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不会回来。我离开长安,也再不会回来了。
对着镜子感叹,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纵情欢乐,不能要让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人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不值得留恋,我想安卧在鸣皋不再清醒,与世尘隔绝无任何烦恼。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那么寂寞,什么“麒麟阁”、“凌烟阁”算什么?只有饮酒的文人方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你们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岑夫子啊,孩子是不是说没钱买酒了?
快快去把那什么五花马,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九皋山和鸣皋帝台酒乡行,使李白的世界观有了新的升华,铭心刻骨的当宰相意愿虽然没有得到实现,但如今恍然大悟,以前追求入朝为官、高官厚禄、光宗耀祖,不过是轻如埃尘的浮土;金钱富贵、“凌烟阁”的荣耀,终久也是过眼云烟。苦恨宫庭薄寡绝情,世途艰辛,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的路要靠自己把握。
4、探访神秘风水最佳处的伊川三峰山元丹丘嵩阳山居
元丹丘是唐代著名的隐士,李白和他的交往很深,两人曾经共同隐居在颖阳嵩阳山居。
李白第一次见元丹丘,是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游历湖北襄阳,在著名诗人孟浩然处结识了嵩山隐士元丹丘,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是投机,丹丘邀李白到他的嵩山颍阳山居游玩,李白欣然答应。
六年后的开元二十年(732年)秋天,李白来到了嵩山,尽访嵩山胜迹,写有《感遇》一诗:“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金骨既不毁,玉颜自长春。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举手白云间,分明谢时人。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还写有《赠嵩山焦炼师》诗。说嵩山少室山下,石室中有个女道士焦炼师,不食五谷,身轻体健,行走如飞,千里之遥,朝发夕至,据说已经两百多岁了,看起来仅有五六十岁的样子。
李白西行来到颍阳嵩山余脉三峰山,访问故友元丹丘,见老朋友隐居山林
虽沟壑幽深,但自然风光优美,天天听松风吟唱,掬清泉静心寡欲。与世人毫无纠纷,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白日高照,犹自酣卧,在云霞里高枕无忧,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心生羡慕之情,写下《题元丹丘山居》: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洗心耳:洗心,出自《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洗耳。据《高士传》记载,尧要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答应,跑到嵩山隐居起来;尧找到他,又要让他做九州长,许由不愿意听,就在颖水里洗耳朵,表示尧的话污了自己的耳朵。
李白对元丹丘所卜选的伊川江左三峰山,沟壑幽深,林木繁茂,溪水湍流赞叹有加。他对这样的山居十分欣赏,能在这里生活,真是神仙过的日子,那种喧嚣朝市的市井之乐实在不值得羡慕。于是又作诗赞扬元丹丘赛神仙:
《元丹丘歌》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
三十六峰长周旋。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爱神仙”,饮于颍川,还于嵩山,骑飞龙,横河汉、跨大海、通九天,游心无穷。李白称赞元丹丘达到了庄子所说的逍遥状态,今天来拜访,对元丹丘丢弃天下苍生的愿望,不去当官,选择的山居如此幽静隐蔽,北面三峰山的断崖峭壁与嵩山相接,我可是把你佩服得不行。你在山泉松风里就可发迹,笑看朝暮云飞雨落。而我却更喜欢四处游玩,与青鸟为伴,栖息江湄。
李白乘兴又写下《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白从之游。故有此作。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元丹丘是唐代著名的隐士,李白和他的交往很深,两人曾经共同隐居在颖阳嵩阳山居,元丹丘的嵩阳山居在哪里呢?
唐代河南府有颍阳县,隋开皇六年(586)改堙阳县置武林县,属洛州,治所在今登封市西南颖阳镇颖阳村。十八年(598)武林县改名纶氏县。大业元年(605)纶氏县改为嵩阳县。唐载初元年(689)复置武林县,开元十五年 (727)改名为颍阳县。
嵩山山脉逶迤西延,整条山脉相似一匹巨型天马,俗称马山、马岭山。
嵩山主峰所在的太室山是马头,马头顶部位是宋代帝陵,有七帝八陵. 八陵是: 宋宣祖的永安陵 宋太祖的永昌陵 宋太宗的永熙陵 宋真宗的永定陵 宋仁宗的水昭陵 宋英宗的永厚陵 宋神宗的永裕陵 宋哲宗的永泰陵 加上后妃、宗室、亲王、王子、王孙以及高怀德、赵普、曹彬、蔡齐、寇准、包拯、狄青、杨六郎等功臣名勋共有陵墓近1000座。
马的脖子和胸部是少室山,有著名的少林寺。
马尾是万安山,马尾尖所指处,是唐宋十多位贤良宰相安息处。有名的是“八宰相”(有出土墓志铭):唐代开元盛世“救时宰相”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张锡,武则天时任宰相。唐中宗时张锡任工部尚书,兼修国史。开元名相张说,任集贤院学士、知院事。董晋,唐德宗时宰相,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裴遵庆,唐代宗时宰相,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裴枢,唐昭宗时宰相,晚唐名相裴遵庆的曾孙。范仲淹,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宋仁宗时宰相。他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抒发胸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后世文人精神领袖和楷模。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宋神宗时宰相。一生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宋哲宗亲书碑额“世济忠直”。
然而此处应该还有更多的宰相墓,或尚未发现、或已湮灭,例如万安山裴氏祖茔,除了已发现墓志的裴遵庆、裴枢外,还有裴寂、裴炎、裴行本、裴谈、裴居道、裴世举、裴冕、裴堪、裴垍(ji)、裴度、裴澈、沛公尹、裴陟、裴坦、裴贽、裴识等十多位宰相和几十位大将军,或尚未发现,或早已湮灭。
此处是也是姚氏、裴氏、张氏、李氏、崔氏、范氏、卢氏等唐宋名门大族的墓园区。
李世民的二爷李虎及其家族墓也在此地。
元丹丘卜选的嵩阳山居,位于伊川江左三峰山,在“巨型天马的生生不息”处(上图红点);
在颖阳县与伊川县接壤一带,嵩山山脉上有大风门山和三峰山,其中三峰山最为奇特,三个山头并列在一起,如文房四宝中的笔架,古称称笔架山。又似马的鞍座, 远眺三峰山,向东可望见嵩山,而三峰山的三个山头,神秘的紧密靠在一起,威武壮观,父老称中峰是“羲皇”(伏羲)、两边分别是“神农皇”与“女娲皇”,故称三皇山,今称三峰山。
笔架山也好,马岭山也好,三峰山也好,都描绘的是山形的特色,但该山峰最神秘的是风水内涵,其正北子午线直指夏王朝都城遗址偃师二里头和太行王屋山脉向南凸出部位济源的五龍口(去晋城的羊肠道起点),正南子午线直指汝州禹王山主峰,主峰正南山下是著名的“庙下”,古代“庙下”二字读法是从右向左,读做(夏廟),南来的汝河向北流到此部位,又拐向东南向淮河流去。
夏都二里头与嵩阳三峰山中轴线
在层峦叠翠的三峰山沟壑密林环绕处,有一处古庙宇,今称“三峰寺”。
该古庙宇选址奇特之处,是两边似双龙环抱,中间一溪清流绕庙宇而过。其北山的山脊以北是双龙山森林公园,山脊背阴千沟万壑山形呈放射状,细看放射线条集中朝向点在山南的三峰寺古庙一带。
伊川江左三峰山(丹丘生故宅)古庙宇地理地貌图:
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题记:“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 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白从之游”。正是相传此古庙宇原为丹丘生所卜修行山居,果是道家独具匠心之选址,真历史底蕴深厚,气聚风藏的风水宝地也。
李白的《闻丹丘子营石门幽居》诗写到:“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诗文中有这样的句子:“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李白说得很明白:“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嵩阳,即嵩山之阳。“同衾卧羲皇”,在三皇山羲皇峰之阳,元丹丘在卜选的山居宅院生活,白天登高远眺:“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北边是高山断崖,向南可遥望广成泽汝海。指点江山“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松风清瑶瑟。”谈天说地,晚上“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累了、困了“同衾卧羲皇”,是多么的惬意快活!
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松风清瑶瑟。
在遗址中,疑似唐代的巨大八棱砂岩石柱残件:
圆(元)形丹红色石磨静静的藏在牡丹花草丛中:
五十年代,“拆庙建校”是一股风,三峰山古庙也难以幸免。
但是,或许当地的匠工们觉得,如此精致的古砖和巨木大梁,将来可能还会物归原主,就不用石灰砂浆砌砖,改用泥砌墙,古砖得以完好保存在学校的墙壁上。不觉半个世纪过去了,学校早已搬迁到别处,但学校教室的古木大梁和墙壁上的古砖依然保存完整:
在遗址中,保留有一通清代乾隆三十五年(庚寅 1770年,当年乾隆六十大寿)《重修三峰山碑记》,记述此地有“汉唐宋元以来古碑遗址”:
李白来到此地,在元丹丘的陪同下登三峰山羲皇峰高游览,在登山途中恰有雷雨出现,二人到山上的亭阁中稍作休息,李白写下“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在顶峰,极目远眺,看到远处的广成泽汝海,想起来《汉书》中马融《广成颂》中对大汉南郊皇家园林九皋山广成泽的描写“是以大汉之初基也,宅兹天邑,总风雨之会,交阴阳之和。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徒观其坰场区宇,恢胎旷荡,摆夐勿罔,寥豁郁泱,骋望千里,天与地莽。于是周阹环渎,右矕三涂,左概嵩岳,面据衡阴,箕背王屋”。
李白不由吟出“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自矜林湍好,不羡市朝乐。”
元丹丘的嵩阳山居,西北不远是大谷故关,再往西就是伊阙龙门。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
白久在庐、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嵒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兼书共游,因有此赠。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市朝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登山遇到雷雨,在山上亭阁歇息。
穷禹凿:《汉书 沟洫志》:昔大禹治水,山陵挡之者毁之,凿龙门,辟伊阙。《傅毅 返都赋》云:“因龍门而畅化,开伊阙以达聪也。”
三山旷幽:指丹丘生山居位于三峰山下,虽然沟深幽静,但登上三峰山,北眺洛都,南瞻汝海广成泽,可体验到东汉名家马融《广成颂》之恢弘意境:“是以大汉之初基也,宅兹天邑,总风雨之会,交阴阳之和。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徒观其坰场区宇,恢胎旷荡,摆夐勿罔,寥豁郁泱,骋望千里,天与地莽。于是周阹环渎,右矕三涂,左概嵩岳,面据衡阴,箕背王屋,浸以波、溠,夤以荥、洛。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
李白在元丹丘的客厅看到描绘巫山十二峰的屏风,赞叹是说自己曾游三峡见过巫山,见过巫山“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栖凤、登龙、望圣十二峰:
画中还有那美丽的传说“巫山神女与楚王梦遇,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并由心生幻境,恍惚进入神话世界。“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于是脱口吟出《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诗: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5、伊川之行,成就了李白“诗仙”、“酒仙”的美名,
伊川九皋山、帝台山、觞百神,姜公酒坊、三峰山之行,使李白对岑夫子和丹丘生这两位挚友更加敬佩,李白在伊川和嵩阳游的惬意,玩的尽兴,喝“帝台伊粮酒”喝的的痛快。
李白的志向目标与岑夫子和元丹丘不同,他与众多读书人一样,入朝做大官,平步青云是正常的理想和追求。但被好友点破“梦境”,理想变为梦想,并且梦想难以实现时,李白没有灰心丧气,就此堕落。而是悟出:实现人生辉煌不仅仅是要当官,“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他用痛饮美酒洗尽心中的一切烦恼,把当不成宰相的“遗恨”,付入长流的伊水,随它去吧!要做自己高兴感兴趣的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的事情,那才是安逸快意的人生。
他写下《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诗,向友人告别,说我将去淮阳拜见羲皇,更会时常思念你,我的心情可想是多么悲辛。你不要改变修道的夙愿,征途遥遥,贵在持之以恒。我归去来兮,犹如洛阳的天津桥头白云飞飘。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
尝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
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
精魄渐芜秽,衰老相凭因。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
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万事难并立,百年犹崇晨。
别尔东南去,悠悠多悲辛。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已矣归去来,白云飞天津。
他辞别元丹丘山居,沿万安山南古道,夜宿伊阙龍门香山寺,写下《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瑩上人从弟幼成令问》
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
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
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桂枝坐萧瑟,棣华不复同。
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穷。
李白伊川九皋山、帝台山、觞百神,姜公酒坊、三峰山之行,与隐者岑夫子、道家元丹丘演绎了一段历史佳话。李白的感悟收获是难以估量的,使他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升华到新的高度。满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新观念,走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新征程。他骑着代表皇权的“五花马”,披着象征高贵身份的“千金裘”,名为“代天子巡游天下”,走到哪里皆得到“高接远送”的礼遇。如此,李白一生得以无后顾之忧,到大唐各地尽情游历名山大川,写下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不完全资料,李白的诗,《李白全集》收录有1010首 。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豪情满怀,豁达奔放,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可以说,是李白的伊川之行,成就了李白“诗仙”、“酒仙”的美名,他的故事佳话,将会永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