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炎帝与帝台山文化
2025-04-14 20:52:10
  • 0
  • 0
  • 3


神农炎帝与帝台山文化

     2025年4月9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炎帝与帝台山文化系列活动”《帝台山》和《炎帝觞百神处》石碑揭碑仪式在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中溪帝台山隆重举行。

  此次盛事由洛阳邵雍思想文化研究会、鸣皋镇中溪村委会与洛阳一两黄御酒坊携手打造,以“溯文明之源,启时代新章”为主题,通过学术研讨、文化展演、非遗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帝台山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上午10时,伴随着庄重的礼乐声,文明圣山《帝台山》碑与《炎帝觞百神处》碑揭幕仪式依古礼举行。

   



  两座石碑镌刻着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不仅彰显了帝台山作为上古圣地的崇高地位,更串联起了从女娲补天到少典妃安登感神龙首而生神农炎帝姜石年,遂有炎帝首创伊侯国、酿美酒觞百神,再到北魏盛世的宏伟历史画卷。

    伊水流域曾是神农王朝的核心活动区域,以帝台山为中心的九皋山地区正是炎帝神农氏的故里。

    根据《山海经》、《竹书纪年统笺》、《帝王世纪》《路史.炎帝纪》等史籍的记载,炎帝伊耆氏属有熊少典氏族,第一代炎帝姜石年的母亲是少典妃安登,在华山(宜阳花果山)东的常羊山龙头沟感神龙首(上元天然石龙)而神农炎帝,长大有感德,为华夏文明做出九项重要贡献:

1、创建中华第一个文明国家——伊侯国。

2、制农具兴农耕。

3、尝百草创医学。

4、立集市倡商贸。

5、作蜡祭定历法。

6、织麻布始衣裳。

7、削桐为琴制礼乐。

8、筑台榭营宫室。

9、酿美酒觞百神。

   帝台山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不仅是神农炎帝文化的摇篮,更是民族融合与思想演进的历史见证地。春秋时期西北的陆浑戎迁入帝台山地区,是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典范。北魏孝文帝曾在此推行汉化改革,以帝台山御酒为媒介,促进了鲜卑与汉文化的深度融合。北宋理学大家邵雍归隐帝台山麓之神荫原,著书立说,其“观物思想”与炎帝的“天人合一”理念一脉相承,对当地“耕读传家”的民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两黄御酒坊”用古法酿制的美酒。一两黄御酒坊非遗传承人姜会明现场展示了九酝春酒的酿造技艺,这一技艺已入选伊川、嵩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鸣皋镇镇长巴东旭讲解,将依托帝台山文化资源,以帝台圣山遗址保护为核心,开展南岳庙会、酒神庙会的文旅活动,建设农耕文明体验带和酒文化长廊,规划非遗传承区、生态康养区和文创孵化区。将推出“帝台山文明探源”数字展馆,利用全息投影再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等神话场景。联动周边古村落,开发“沉浸式古风市集”与“农耕体验营”,构建“文化+生态+产业”的全域旅游格局。巍巍帝台山,承载着从神话传说、文明肇始到民族融合的万年记忆文化为轴,串联起历史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让沉睡的文明基因焕发新生。

    神农炎帝故里伊川说,与以往最流行的陕西宝鸡说、湖北随州说、山西高平说、河南柘城说相比较,河南伊川平等乡上元龙头沟,有神农炎帝母“少典妃安登感神龙首生神农炎帝姜石年”可见的巨大天然石龙实物。有炎帝觞百神的鸣皋中溪帝台山和百神庙群。有话可说,有物可看,相互印证,为探索神农炎帝文化的起源开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