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开国时期都城成周有关的青铜器及其铭文
2025-02-06 03:16:23
  • 0
  • 0
  • 7

西周开国时期都城成周有关的青铜器及其铭文

           作者:翟智高

1、何尊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1965年于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塬出土。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残损3字,现存119字。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文献相合,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藏于宝鸡市博物馆。



     何尊铭文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成王在成周都城,对武王进行祭祀大典。丙戌日,在京宫大室(太庙)中对宗族小子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之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以此为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治理国家,管理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30朋,何作尊以纪念。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训诫勉励的文告。对研究西周初年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何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营建“成周”洛邑。同时,“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再是铭文中“王诰宗小子于京室”,证实成周的“京室”,是王都才有的太庙。

 

2、西周成周王室用青铜铃。

     有两个成周青铜铃,铭文刻制笔法雷似。一个在台湾,阴刻铭文,王字在“成周”之前,称为“王成周铃”。另一个在大陆,阳刻铭文,王字在“成周”之后,称为“成周王铃”。

   王成周铃:青铜铃。高9.9厘米,口横6.6厘米。顶处有小孔。现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不同的是,这个铃身是阴刻铭文“王成周令(铃)”


   


 
    另一个是《成周王铃》: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通高212.5px,宽162.5px,重0.164kg。顶处有小孔。铭文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阴刻“王成周铃”相反,是凸起的阳文,读为“成周王令(铃)”
 
    铃正面有阳文2行4字:成周王铃。

《左传·桓公二年》曰:“钖鸾和铃,昭其声也。”成周铃的铃舌也是环形的,贯在顶内的小钮上,应该借鉴了“重环”的形制。古时祭祀法器中有“阴阳铃”。这两个青铜铃刻有“成周”,前后有“王”字,证明其为都城成周(洛阳)王室祭祀专用阴阳铃。

3、厚趠(zhuo)方鼎
   此鼎与洛阳瀍河出土的洛阳鼎外形类似,但下边四条腿细长,腹四壁均饰长角羊首纹,羊首纹长角下垂于两侧,体躯省略,羊为吉祥物,长角羊图案式样稀罕。


 

 

厚趠方鼎铭文拓片

唯王来格于成周,年。厚趠有馈于溓公。趠用作氒文考父辛宝尊。其子子孙永宝”。

     内壁有铭文五行三十四字,记述成王在成周过年,厚趠受到廉公馈赠的事迹。制作这个长角羊纹饰的青铜鼎。


四、格伯簋,高587.5px,宽770px,重7.58kg。

   簋圆腹,圈足,下有方座。二兽头耳,耳下端似象鼻卷曲。器颈前后正中各铸一凸起的兽头,兽头两侧饰夔纹和圆涡纹。腹部和方座四壁中心饰竖直纹,圈足饰连续的四瓣花和圆涡纹带,方座四壁边缘饰圆涡纹和窃曲纹,方座顶部四角饰兽面纹。

 


簋内底铸有铭文9行83字:

 

    正月初吉癸巳,王在成周。格伯爰良马乘于倗生,厥贮三十田,则析。格伯殹妊,厥从格伯甸殷,厥幼零谷杜木谷菜,涉东门。厥书史戠武立盥成。铸保簋,用典格伯田。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
     铭文大意:在正月初一吉日癸巳这一天,周成王在成周过年。格伯从倗生那里接受了良马,价值是三十田。格伯交付是殹妊、仡和甸殷崇地的田产,又在零谷和谷树木为标记。书记官吏戠武建立了文书档案。倗生铸宝簋,用来记载格伯的田产,铸这个簋,祝福后代子孙,万年宝用。


五、小克鼎,高885px,宽840px,重12.54kg。

    鼎圆形,硕腹,双立耳,蹄形足。耳上饰三头夔纹,颈饰窃曲纹,腹饰云纹带,足上部饰兽首纹。

       

 


器内壁铸铭文8行72字:


   小克鼎铭文:
   唯王二十又三年九月,王在宗周,王命膳夫克舍命于成周,遹正八师之年,克作朕皇祖釐(xǐ)季 宝宗彝。克其日用(shāng上将下鼎)朕 辟鲁休,用匄(gài )康(勒:左龠去合,右力)、纯祐、眉寿、永命、灵终。万年 无疆,克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大意是:在周王(孝王)二十三年的九月,王在西部周原宗周,命膳夫克到东部成周洛阳发布命令,整肃成周八师。克作了这批纪念其伟大祖父季并置于其宗庙中的宝贵彝器。克每日用它来祭享祖先,同时也就每日在宣扬他的主人周王的厚重美意。用来祈求康顺、福佑、老寿、长命、善终。愿克万年无疆,克的子孙后代永远宝用这批彝器。

     小克鼎传为(1890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的青铜器之一。铭文中所述器主人为“膳夫克”,故称克鼎,又称膳夫克鼎。为与大克鼎区别,也称小克鼎。小克鼎造型雄浑厚重,花纹粗犷流畅,是典型的西周铜鼎,也确证洛邑有“成周八师”驻军。

六、德方鼎
     西周开国时期的青铜方鼎,外观式样造型与洛阳瀍河出土的洛阳鼎极其类似,鼎面有头朝下的小龙,寓意龙送福,自天来。中间的主纹饰是羊首,羊角是花纹,足部变得细长,与厚趠方鼎类似。而洛阳鼎是牛首,无铭文

 

鼎有铭文,共5行24字,记周成王在成周祭祀武王,贵族德参与其事,受到成王赏赐,作器以记之。

 

"惟三月,王在成周,祉武王祼自蒿,成王赐德二十朋。用作宝尊彝"

   三月,成王在洛都成周,在“京”室(太庙),举行祭祀武王的“祼祭”大典。成王赐给参加大典的“德”二十朋,德制作了方鼎纪念。与何尊中记载成王五年“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记载叙事模式类似。证实是京”室的(太庙),四周有甲士护卫,松柏庄严,是举行祭祀周武王“祼祭”大典的地方。

   

以往有把(蒿)解释为“镐”,说成王是从“镐京”来成周参加祭祀武王的大典。此说有误。

    铭文第一句就明确“三月,王在成周”,排除了周成王从外地(镐京)来成周的说法。

   第二句“從武裸”,说的是(祭祀武王)的大典,(自)京(室 太庙)开始”。

   第四句,“成王赐给参加大典的“德”二十朋。德制作了此宝尊彝方鼎作以纪念。


  《尚书 周书 洛诰》记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王命作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后。王宾杀禋咸格,王入太室,祼。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其中的“王入太室,祼。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与德方鼎铭文记载的周成王在成周太室举行祭祀武王的“裸祭”大典,然后命(德)制作宝尊彝的方式一样。

 ①戊辰:成王七年十二月晦日。

②烝,祭岁,文王骍〔xīng〕牛一,武王骍牛一:烝,冬祭。岁,岁祭。骍,红色。

③王命作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后:作册,官名。逸,人名。祝册,宣读册文以告神、文王、武王,周公建成周洛邑之事。

④王宾杀禋咸格,王入太室,祼:王宾,文王、武王之傧。杀,杀牲。禋,禋祀。格,歆享。太室,亦称京室。成周王都太庙中央之室。祼,用酒撒地祀神灵,祭祀武王的典礼。

⑤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诰,诰命天下

⑥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诞,乃。惟七年,周成王七年。

 

  戊辰这天,成王在洛邑成周京室太庙举行祭祀大典,向先王报告岁事,用一头红色的牛祭祀文王,用一头红色的牛祭祀武王。祭祀先王之后,命逸宣读册文,成王命周公辅政,逸作册官将这件大事告喻天下,在十二月。周公辅佐成王,担任文王、武王所受的大命,时为成王七年。

京:甲骨文“京”字像高台上有宫观建筑之形。京城宫廷所建的宫殿、亭台楼阁等。

甲骨文卜辞中用作地名“京”。金文“京”字如下

(京,作重屋之形。多与甲骨文相同,

德方鼎中的

   ,是在京字的基础上,四周添上十(甲),甲士守卫森严的太庙京室。祭祀大典从太庙开始。亦可引申为京城、京都、京师。

 

七、成周鼎

   “成周鼎”,高20.6厘米,口径17.6厘米,腹径18.8厘米,重2900克,西周开国时期的重要青铜鼎,1984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现收藏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成周鼎”直口、立耳、垂腹,底略平,柱状足,鼎的口沿下方有六个扉棱,分三各组,有一组以两个夔纹组成的饕餮纹。在鼎的内侧靠近口沿处有都城“成周”两字:

 

 


 

     “曲村遗址”在山西省曲沃县以东和翼城以西的两县交界处。1962年考古调查时首次发现,此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与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合作分别在1963年和1979年进行了两次试掘。1980年开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的师生和山西省考古所进行了抢救发掘,先后出土了许多重要的文物,“成周鼎”就是其中的一件。

     “成周”是西周开国期的都城,最初由周武王确定。召(shao)公根据武王所说“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洛伊,勿远天室”的宏愿,经仔细勘选确定涧汭和瀍汭入洛地带的成周王都中轴线。周公又复卜,确立今天河南的洛阳为西周开国王都,如武王之意。所铸鼎上的“成周”两字铭文,证实史书上记载的西周都城叫“成周”。

   

 

八、《晋侯苏钟》

 

     据史料记载,成王年幼时,与弟弟叔虞玩耍,成王捡起地上的一片梧桐树的叶子,把它剪成珪的形状,并且对叔虞说‘把唐封给你’。周公知道后,为了贯彻周礼的管理模式,将叔虞分封到了唐,成为春秋时期的晋国。

    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说的是晋国的祖先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是周成王的幼弟。在《晋世家》中记载:“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铭文

  “惟王卅又三年,王亲遹省东国南国。正月既生霸戊午,王步自宗周。二月既望癸卯,王入格成周。二月既死霸壬寅,王偿往东。三月方死霸,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晋侯苏折首百又廿,执讯廿又三夫。王至于 城,王亲远省师。王至晋侯苏师,王降自车,立,南乡,亲令晋侯苏自西北隅敦伐 城。晋侯率厥亚旅、小子、呈戈秩人先,陷入,折百首,执讯十又一夫。王至淖列,淖列夷出奔,王令晋侯苏帅大室小臣、车仆从,述遂之。晋侯折首百又一十,执讯廿夫;大室小臣、车仆折首百又五十,执讯六十夫。王惟反归,在成周公族整师宫六月初吉戊寅,旦,王格大室,即位。王呼膳夫曶召晋侯苏,入门,立中廷。王亲锡驹四匹。苏拜稽首,受驹以出,反入,拜稽首。丁亥,旦,王鱼阝于邑伐宫。庚寅,旦,王格大室,司工扬父入右晋侯苏,王亲侪晋侯苏禾巨鬯一卣、弓矢百、马四匹,苏敢扬天子丕显鲁休,用作元龢钖钟,用昭格前文人。前文人其严在上,翼在下,醴醴毚毚,降余多福。苏其迈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兹钟。”

    此文记载周宣王从宗周来到洛邑成周,王亲令晋侯苏:率王师大军伐夙夷。胜利后回师到成周,周宣王两次在成周的太庙“格于大室”,对征伐夙夷有功人员进行论功行赏。晋侯苏作兹元龢钖钟纪念。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